壽險業整併 到明年…退場增至10家
聯合報/孫中英
2015.05.18
分享金管會今年才鼓勵金融業藉「公開收購」加強整併,並宣稱此舉為「金石計畫」一環。不過,壽險市場不須金管會啟動「金石計畫」,就已自行打掉重練。
壽險公會指出,壽險市場全盛時期曾有約34家公司之多,到今年底,加上中華郵政壽險處,仍有25家,明年之後,應還會再減少兩家,只剩23家;但許多壽險業都認為,以台灣壽險市場現況「10家都嫌太多」,預料整併應會持續。
8年內,共8家壽險公司退場;扣除政府接管3家,前一波主要是外商撤離、打道回府,近期則有本土股東嫁進金控、告老還鄉。
8年內,共8家壽險公司退場;扣除政府接管3家,前一波主要是外商撤離、打道回府,近期則有本土股東嫁進金控、告老還鄉。
有家大型壽險公司總經理直言,「退場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大股東撐不下去」。
壽險總資產已逾18.8兆,規模看似龐大,但外強中乾,去年全體業者好不容易賺了1037億元,即被金管會拿來大肆宣揚,但今年至今匯損嚴重,全市場獲利能否再有「千億」元成績,要打個大問號。
壽險業高層主管表示,「如果一家壽險公司每年賺的錢,還不夠增資,久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口袋不夠深」。
金融海嘯之後陸續撤走的ING安泰、大都會、紐約、宏利人壽等,在台投資幾乎都逾20年,但是部分公司保費市占率連1個百分點都不到,經濟規模小,股東還要年年掏錢增資,以符合RBC(風險資本適足率)的要求。
近期遭接管或準備收攤的本國業者,部分有建商背景,當初以為踏入壽險市場,即可日進斗金、擴大資產規模、搶地投資,但最後卻增資增到自己手軟,增不出來的公司、就是擺爛,讓政府接管。
金管會「金石計畫」之中還有一項,是要取締金融市場低價競爭行為。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一上任就向市場殺價行為宣戰,他就任都快滿兩年,金融業殺價惡習仍不改。
壽險業者表示,台灣的市場太小,有太多壽險公司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原本以為家數變少,殺價行為可以停歇,但是新進場的投資者一樣殺價搶市,希望金管會正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