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新聞---青壯年「照」過來!長照險規劃不可少

青壯年「照」過來!長照險規劃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湯蕎伊
2016.10.20
  長期照護真的是只有高齡者才需要嗎?答案是否定的,青壯年也可能有失能風險,若不幸失能,照護時間與經濟壓力皆不容小覷,長年關注長照議題的交大生醫論壇發起人陳靖騰表示,目前年輕人在22k所得的立場下,常常都以閩南語諺語的:「生吃都不夠,還要拿去曬乾。」來面對長照的風險問題。
  長照險 應趁著年輕時及早規劃
  然而所有的人雖然不一定會生病,但是隨著歲月的經過,一定都會邁入老年的;以往觀念的養兒「防」老,到了現代的養兒「妨」老,時代變了,經濟條件也變了,老年的我們能夠依靠的只有年輕的我們,因此長照險都是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及早規劃的,陳靖騰說明,而且往往年長者最需要由長照險來理賠時,卻因為身體有體況或者超過投保年齡,而變成保險公司的拒絕往來戶了,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是可以挑保險公司,在身體不健康或年老時就變成保險公司挑投保人了。
  一個年輕人失能 恐拖垮一整個家庭
  青壯年的失能往往比年老的失能更加嚴重,因為青壯年期比起老人更多了扶老攜幼的家庭責任,一個年輕人的失能可能會完全的拖垮一整個家庭,陳靖騰表示,以目前的失能險,也都有分成定期及終身型的,如果有經濟上的考量,建議也都可以先購買定期型的來補充家庭風險的缺口,行有餘力購買終身型的當作自己的長期照護之用也更好。
  依自己的經濟能力來做選擇

  而在長照險的選擇建議上,陳靖騰表示,這必須依自己的經濟能力而定,經濟能力稍不足的,建議購買定期型的失能險,保障定期的失能風險經濟能力中等的,建議購買終身型的失能險,年輕的時候保障家庭風險,年長時當作退休照護使用。經濟能力較佳者,建議購買類年金險,以現在的財富透過穩定的類年金保險規劃,有源源不斷的年金流入,有風險時可以填補收入中斷的缺口,沒風險時可以規劃更好的生活。

規定---手術與處置 保險理賠竟大不相同

尿路結石手術與處置 保險理賠竟大不相同
健談
2016.10.20
  尿路結石十分常見的泌尿道問題,根據統計,約有1成民眾受泌尿道結石所苦,且以男性多於女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提醒,飲食過當、飲水不足、經常尿道發炎等都可能是造成泌尿道結石的原因,建議留心改善生活習慣,以避免受尿路結石問題所苦。
  若確診為尿路結石問題,過往多半會運用傳統開刀的方式治療,但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目前則大多採取碎石術取代開刀取石,大幅減少術後照護的不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險理賠上也會隨著「手術」與「治療處置」方式的差異而影響理賠結果,建議可提前向保險公司確認理賠標準與條款,以減少日後爭議。
  泌尿道為什麼會結石
  天氣炎熱、出汗多、喝水少、腹瀉,導致尿液減少或濃縮,而造成結石。
  身體因素,經常性尿滯留、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經常性泌尿道發炎。
  飲食過當,長期大量飲用乳類、高蛋白質、高鈣食物過量,或吃過多肉類、內臟、海鮮等。
  藥物引起,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物等,服用過多較易引發結石。
  長期臥床的病患。
  遺傳及家族性。
  專家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 黃建榮醫師
  以往結石多需透過傳統開刀的方式取出,現在多半只要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術即可治癒。然而這類屬於「治療處置」的治療方法,在保險理賠時常因認知不同而產生爭議,究竟手術與處置有何不同呢?
  手術與處置,理賠大不同,你知道了嗎?
  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原本需要動「手術」的傳統醫療,可改採較新技術的「治療處置」,亦可達到相同效果。要注意的是,選擇治療處置,除了健保方面可能需要自費,保險亦可能無法全額理賠。
  什麼是手術?
  「手術」此一名詞,在多數的醫療險條款中,雖無明確定義,但能從條款的理賠條件瞭解,大致上可分為:
  1.採手術列表(所列範圍內才得以理賠) 
  2.參照健保列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列舉的手術)等。
  如何知道是手術還是處置呢?
  當條款的手術認定,是參考健保局的分類時,可以到健保局的「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查詢」查詢診療項目代碼,並對照「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即可瞭解是屬於手術或是處置。
  根據2013年的健保支付標準內容,「治療處置」的項目編號是從47***~61***,「手術」的項目編號是62***~88***舉例來說,「尿路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查詢診療項目代碼為50023B,可知是屬於「治療處置」行為。
  是否能夠理賠治療處置,建議可向保險公司確認治療處置的理賠標準與條款為何,若無條款,則要注意是否有通融理賠的疑慮;若處置有住院,其醫藥費是能以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在雜費限額內理賠的。
  許多的理賠爭議,是基於保戶對於手術與治療處置的認知不同,診療項目若為某某術,一般人都會認為是「手術」的一種,但在健保局內,可能是歸屬於「治療處置」,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善用醫療服務查詢功能,對治療處置或手術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提醒大家,目前已有理賠治療處置的條款,建議可以列入考量;此外,醫療的進步使得有些手術或治療處置,只需門診而不用住院,選購時可注意門診醫療是否有理賠。 

健康---喝水喝不對竟會嚴重到心肌梗塞!

喝水喝不對竟會嚴重到心肌梗塞!中醫:喝對才能補心
早安健康/董峰(任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2016.10.19
  喝水排毒,有益身體健康。「一天要喝八杯水」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老少皆知。但是喝水也是有講究的,喝多少水,怎麼喝水,都大有文章,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天要喝八杯水」就能概括得了的,喝水喝不對也會喝出毛病來。
  我們社區有一位姓王的阿姨,今年七十多歲,體型比較胖,非常喜歡看一些養生保健的電視節目。之前看到電視上說多喝水就能排毒減肥,她就把喝水當成一個任務,拿了自己家的大茶杯,每天都要喝上八杯水。可是還沒有減肥,卻出現胸悶、全身水腫、喘不上氣的症狀,被送到醫院去了。原來她家的杯子特別大,一杯至少有四百毫升,這八杯下去就超過了三公升,平時吃飯隨便再喝點湯湯水水,她這一天都要喝上四公升的水,身體怎麼能承受得了呢!
  適量喝水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尿路感染和結石。但是喝水絕對不能過多,過多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大量喝水會稀釋血液,加大血量,從而增加心臟負擔。心臟負擔一大,人就會有胸悶、憋氣等不適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多餘的水分還會從血管滲透到身體各部分,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肢體腫大,皮膚呈現不正常的光亮。
  心臟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喝水太多,否則可能導致突發心臟疾病。如果人經常喝水太多,水進入身體就會導致體液量明顯增多,體液多了,血液就變稀了,血容量就會變大。如果血容量一直比較大,那麼心臟不得不咬緊牙關,拚命地加大輸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就像人過度操勞會猝死一樣,這種超大的工作量對於已經有心臟病的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發病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說,有心臟病的人千萬別學別人「一天八杯水」,用喝水來排毒、減肥。如無特殊情況,每天喝水不要超過二公升,千萬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每天喝多少水比較正常呢?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飲水標準是,在氣溫攝氏二十五度、空氣濕度60%,且不進行任何運動的安靜狀態下,人每天的飲水量分別是:兒童一公升,成年男性二.九公升,成年女性二.二公升,孕婦四.八公升,哺乳期女性三.三公升。這個是一個大致的建議量,在高溫或強體力勞動的情況下,這些飲水的標準是可以提高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上給出的量不是單純的飲水量,還包括了一日三餐中的粥、湯、飲料中所含有的水。
  除了喝水要控制一定的量之外,還要注意喝水不要太猛。如果短時間內猛喝大量的水,身體為了適應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突然增大的負擔,就會把相當一部分血調到消化道去,大腦等重要器官就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除了頭暈、頭痛以外,嚴重的還會誘發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危重疾病。喝水太猛還特別容易導致水中毒,出現乏力、胸悶氣短、活動受限等症狀,重者會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抽搐、昏迷甚至是死亡。
  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喝。在天氣炎熱或者進行戶外活動,身體出汗比較多的情況下,要及時補水,但是每次補水的量不要太多。就拿一般的運動來說吧,在活動前、中、後都要補水:運動前十五分鐘,補水三百毫升左右;運動中,再喝二百五十毫升的水;運動後十五分鐘,再根據需要補充二百到四百毫升的水。
  睡前不宜喝水過多。睡覺時由於身體平臥,回心血量增加,心臟負擔本來就比較重,此時如果大量喝水,不僅起夜頻繁,休息不好,還會誘發心臟疾病。我認識一個國家運動員,就是因為晚上鍛鍊強度比較大失水多,睡前因為口渴,一口氣喝了超過一公升的水,結果猝死,實在令人惋惜。
  再有就是慢性心力衰竭及腎衰患者,更要注意採用勻速、小量、間斷的補水方法,基本上每隔二小時補水一次,每次不宜超過二百毫升,以免加重病情。老年人及體弱者補水的時候,一次一百五十毫升左右就可以了,萬萬不可一次性喝水太多。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喝冰鎮飲料解渴,其實這些生冷的東西非常容易刺激腸胃,導致胃腸痙攣等不適,阻礙體內熱量的散發,或者使本來寒涼的體質變得更加寒涼。飲料中的各種成分在體內代謝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使人越喝越渴。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千四百四十毫升的水(約六杯)的人患各種癌症的風險就會降低,而這個現象僅限於喝水,喝咖啡、含糖飲料就不具備這個效果。所以說有心臟病的人和老人不宜喝、濃茶、碳酸飲料,根據自己的體質熬一些紅豆湯、百合蓮子湯、綠豆湯喝。而出汗多的人,就要喝點淡鹽水。
  很多人都問過我這樣的問題,喝水是不是一定要喝白開水。有的人不喜歡喝白開水,比較喜歡喝茶、湯、豆漿等飲品,那麼每天喝這些湯和茶水,跟喝白開水相比,到底孰優孰劣呢?其實,不一定非得喝水,像一些花茶、百合湯、綠豆湯等飲料,除了具備水的功效,還有額外的營養價值。
  如果自己喜歡喝茶、喝湯,喝了以後也不會出現失眠、心煩等不舒服的情況,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喝。但是這裡不包括含糖的茶飲料、汽水、果汁,我還是不建議用市售飲料代替水,因為除了糖以外,這些飲料裡面還有很多食品添加劑,經常喝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本文摘自《養心:養好心就能除百病》/董峰(任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高寶出版


晚上不能吃B群?6大錯物迷思,藥師一一破解
華人健康網文/微笑藥師網提供
2016.10.19
  現代人生活腳步的緊湊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常常必須仰賴B群的提神效果,但許多常見的B群認知卻是錯誤的,今天微笑就整理了一些常見B群的錯誤認知,提供大家參考選用。
  維生素B群 破解6大錯物迷思
  1.B群尿液一定黃黃的?
  事實上維生素B群中,最主要呈現黃色的是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Riboflavin),其溶解於水呈現很強的黃綠色螢光,所以服用綜合B群後,尿尿常常的是黃色的。那為什麼吃曾國城廣告的「合利他命EX」為什麼尿尿沒黃或是沒很黃,答案就是因為「合利他命EX主要含維生素B1B6B12、泛酸鈣、維生素E、穀維素,不含維生素B2,所以尿液當然不會黃黃的阿」。但若是服用合利他命A25F50F100等含維生素B2者,尿液就一定會黃黃的。
  市售上常見銷售話術「尿尿不會黃黃的B群,代表吸吸完全,所以才不會排出到尿液」。這個說法很不合理!!!人體攝入的營養素,會被腸胃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而後多餘的量會藉由肝與腎排除,而維生素B群主要水溶性,故會經腎臟過濾,由尿液排除。也就是說,有被腸道吸收至血液的維生素B,才會藉由尿液排出。那為什麼購物頻道上標榜尿液不會黃黃的維生素B群呢?原因就只是,它不含維生素B2!!!!
  2.腰酸背痛吃B群滋養神經?
  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之所以能發揮輔助止痛的效果,歸因於能提升人體noradrenalin and 5-hydroxitryptamin的身體利用率與效益,增加背椎的痛覺抑制作用與降低腦神經對痛覺的反應,進而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另一方面,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可以增加抗發炎藥物及止痛藥物的效用,尤其與Diclofenac搭配使用。故搭配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與止痛消炎藥使用,通以減少發炎期與減少消炎止痛藥的使用。
  由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高單位B群對於神經痛覺的掩蓋作用,可以減少止痛劑的使用,但微笑在此呼籲大家,高單位B群仍於治標不是治本喔,仍要請專科醫師診斷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改善根本,而不是一味的服用高劑量B群來掩蓋痛覺傳導。
  3.長效與緩釋不一樣?
  「長效」與「緩釋」兩者是不同的,「緩釋」是指整粒藥劑慢慢釋放,一次釋放一點點,像沙漏一樣,慢慢漏。而「長效」是指,藥劑本身代謝時間長,存留在體內的時間較久,像Bisbentiamine(愛斯飛特DX)Fursultiamine(合利他命),所以此類產品是大劑量,較長時間於體內,所以對於「腰酸背痛/眼酸」有輔助的效果。
  緩釋B群錠的作用,就像在腸子裡打點滴一樣,持續幫你補充基礎的維生素。而其作用時間(有的標謗持續10小時),主要是看廠商劑型的設計。而市面上大多標謗「緩釋」的B群,由於整粒劑量平均長時間釋放,所以提供的為「長時間基礎B群」劑量。所以如果想藉由緩釋B群錠,讓整天工作較有精神,是可行且不錯的選擇(因為B群輔助營養代謝,產生能量);但若想改善腰酸背痛/眼睛酸澀,效果是不明顯的。
  4.B群容易過敏?
  不少民眾會反應,服用綜合B群後會有皮膚潮紅的現象,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菸鹼酸(Niacin)市售許多綜合B群皆有添加Niacin,因為它在人體主要擔任酵素輔脢的角色,維持體內能量代謝、消化系統、皮膚和神經的健康。但是有些人若單次服用超過25mg的菸鹼酸(Niacin)就會產生皮膚潮紅的現象,這是因為菸鹼酸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通常服用過一陣子或低劑量開始服用,就能減少此副作用。如果持續會有皮膚潮紅的現象,建議你選用不含有菸鹼酸的綜合B群喔。
  5.服用B群,真的能「補充體力、消除疲勞」?
  維生素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本身不含熱量,當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時,適當的補充,可以幫助「更有效的代謝營養素,產生能量」。倘若身體維生素B群充足,過量的補充維生素B群,是無法再「補充體力」的。
  6.晚上不能吃B群?
  維生素B群的缺乏容易導致失眠的現象。補充「每日建議劑量」的維生素B群,反而對睡眠是有幫助的喔!!!睡前服用適當劑量的維生素B群,並不會造成失眠的現象。但睡前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B1B6,反而有可能影響睡眠。
  -維生素B6能維持神經穩定性,消除焦慮,若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可在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serotonin),讓色胺酸(Tryptophan)能轉換成菸鹼酸和褪黑激素,進而幫助睡眠。
  -維生素B3(菸鹼酸),人體一旦缺乏就會出現焦慮、易怒、睡不好的情況。適量補充維生素B3,可以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
  -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
  【微笑藥師小叮嚀】:
  事實上微笑常建議民眾多多均衡攝取蔬果,就能補充到日常所須的維生素B群;對於腰酸背痛者,微笑建議詢專科醫師協助,找到真正發炎的原因。再適時補充高劑量維生素B,以減少消炎止痛藥的使用,而不是一味的濫用維生素B群而忽略身體發炎的警訊喔。

  本文出自:微笑藥師網

新聞---《各報要聞》類定存保單,金管會下重手

《各報要聞》類定存保單,金管會下重手
工商時報/彭禎伶
2016.10.19
  為防堵銀行將「存款」大量轉為「保費」,保險局將祭出3招,首先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保費調漲1~2其次嚴禁費差損、調降銀行通路佣金也新增具高度儲蓄性質保單(類定存保單)將調降利率至1.25%、甚至0.75。預期明年想靠保單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利率,恐怕「難上加難!」
  保險局長李滿治昨(18)日表示,目前這些措施尚在研議中,近日將密集開會討論,盼爭取10月底前定案,讓壽險業者有充裕的時間準備明年的新保單。
  李滿治指出,近年來銀行資金大量倒往壽險公司,未來若升息,保戶可能提早解約,造成壽險體系流動性風險;另若長期不升息,保單卻保證高利率,也可能造成壽險公司清償能力出問題。
  壽險業者表示,根據保單責任準備金公式,明年新台幣保單利率要調降20.5個百分點)、美元保單降10.25個百分點),保費及保單報酬率已會影響,加上第三招即具有高度儲蓄性質的保單再進一步降利率,「明年傳統不分紅儲蓄險,已做不出有競爭力的商品」。明年可能是利變型保單的天下,高保證利率保單將會絕跡。
  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9月壽險新契約保費9,723億元,銀行通路貢獻4,993億元、占51%以上;而高儲蓄性質的壽險保單,估計前9月銷售約2,500億元,利變壽險則有4,408億元、利變年金825億元,一次繳入高額保費的躉繳利變商品達近4,000億元,這些保單,保險公司一年須給予1.5~2%不等的報酬率,若市場利率攀高或有其他更好商品,保戶可能第七年,甚至更早就解約走人。
  保險局擔心這種商品影響壽險公司的財務健全,除了打算依市場利率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且不准壽險公司祭出高佣金吸收保費,第三招則是要將保單跟養老險比較,一旦確定有高儲蓄比重,即判定是「類定存保單」,保單利率須降至1.25~0.75%以下,將影響保單年化報酬率,未來保證利率部分恐難有1%以上的投報率。

  李滿治強調,考慮保費調漲幅度、對保險市場的衝擊及壽險業務員生計,目前初步不考慮限制解約年期,即不會從調漲保戶解約金去著手,但應會出手管理類定存保單,不讓銀行的錢再大量流往壽險公司。

商品---善用董監事責任險有效協助企業經營

專家傳真-善用董監事責任險有效協助企業經營
工商時報/周瑤敏(凱基證券法律事務部資深協理、凱基保經公司董事)
2016.10.18
  公司或其管理人員可能遭受賠償請求的訟源很多,包含民事賠償與刑事追訴等。企業可藉由投保責任保險來控制法律風險,如:
1全面風險保障的「商業綜合責任保險」,或藉「公共意外責任保險」處理意外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
2)商品製造、銷售業者,可投保「環境污染法律責任」、「產品回收保險」及「產品責任保險」
3)企業員工於執行職務遭逢意外或有不誠實、詐欺等行為,則可藉「僱主意外責任保險」及「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來因應賠償。
4)企業可投保「資料保護保險」來避免個資外洩高額賠償所致的財務損失。
5)金融機構則可藉「金融業專業責任保險」來協助執行業務所生之民事責任損失及抗辯費用等危機處理。
  而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39條:上市上櫃公司宜於董事任期內就其執行業務範圍依法應負之賠償責任為其購買責任保險,以降低並分散董事因錯誤或疏失行為而造成公司及股東重大損害之風險。這雖然是鼓勵性質,但上市上櫃公司及金融業因受到較嚴格法律規範,公司管理人員擔負較重責任,易成為訴訟或索賠的目標,運用完善的保險規劃來控制風險,使其能獲得專業法律協助,轉嫁董監事及公司因執行職務所生之損害,同時可減緩因他人錯誤或疏忽行為而連帶負擔的法律責任,降低董事心理壓力,協助面對未來挑戰及企業經營,深具重要性。
  而董監事責任險承保範圍,主要包括損害賠償及抗辯費用。因應企業需要,可擴大至投保公司的子公司及外派董事等。對於資金募集、初次上市上櫃等重大風險變更,亦可與保險公司溝通,納入投保。此外,「保險金額」與「自負額」,涉及保障及保費的多寡,公司應自行評估選擇。而「除外不保事項」,通常包括:
1)為獲得非法利益所為之不法行為。
2)投保前已知可能導致賠償請求之錯誤或危險情事。
3)與污染物質有關之賠償請求。
4)持有被保險公司20%以上有表決權股數之股東所提之賠償請求。
5)對於第三人或受僱人造成之人身或精神損害之賠償請求。
6)在美、加地區證券交易所交易股票或有相關訴訟之公司的訴訟請求。
7)洗錢行為、智慧財產侵害、產品責任或專業責任之賠償請求。
故公司如對上述事項有投保需求,須花費額外保費,將除外不保事項再納入承保範圍,並可以透過專業保險經紀人公司的協助與保險公司議約,量身訂做完善的規劃。

  此外,民事理賠範圍主要依法院裁判金額,通常不包括懲罰性賠償金。於和解時,和解金額須經保險公司事先書面同意;刑事部分,保險公司會預先給付抗辯費用,若嗣後有罪判決確定則須返還。至於罰金與行政罰鍰,因政策上不容轉嫁,故不在保險理賠範圍。因此,保險工具非萬靈丹,公司仍需加強董監事及經理人的法治教育,並落實公司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必要時徵詢專業法律意見,才能趨吉避凶,安全下莊。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新聞---愈來愈長壽 四類保單明年喊漲

愈來愈長壽 四類保單明年喊漲
經濟日報/吳靜君
2016.9.30
  由於新台幣年長期公債殖利率持續走低,壽險、健康險、傷害險(俗稱意外險)、年金險等四類商品,明年普遍有保費調漲的壓力。
  內政部昨(29)日公布「104年簡易生命表」,去年平均國人民平均壽命(零歲的平均餘命)達80.2歲,其中女性83.62歲、男性77.01歲,均創歷年新高。相較於103年,104年男性平均壽命增加0.29歲、女性增加0.42歲,女性的延壽速度比男性快。
  壽險公司主管表示,壽險業計算保費參考的是金管會公布的生命表,而非內政部的平均餘命統計,儘管如此,由於國人壽命延長是潮流趨勢,壽險公司主管說,明年調漲的保單,以生存金給付高的、保障年期長的,調漲壓力最大,例如:終身型養老險。
  金管會官員解釋,壽險公司計算保險成本的生命,是各壽險公司投保保戶人生命的狀況所得,並不會參考內政部的生命簡易表。壽險公司所使用生命表年限都很長,以第四回生命表來說,是自1989年到2012年,目前使用的第五回生命表,2012年才開始運用。
  儘管金管會的生命表與內政部的平均餘命統計,無法直接劃上等號,但國人壽命延長,為不爭的事實。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每次修正壽險業所使用的生命表,死亡率確實是下降趨勢,連帶影響年金險、健康險等具備生存給付性質的保單,保費有調漲壓力。
  內政部統計處處長彭賢明表示,「簡易生命表」是依據每年戶籍登記出生、死亡人口資料計算而來的,測算有92%的女嬰及81%的男嬰能活超過65歲,且半數的女嬰能活過85歲、半數男嬰能活過80歲。國人的平均壽命還會繼續上升。
  從六都看,平均壽命最高的為台北市,達83.43歲、新北市80.96歲次之,高雄市78.86歲為最低;而其他縣市以新竹市80.73歲最高,台東縣75.22歲最低,台東縣與全國平均相較低5歲。
 

新聞---打破3大迷思 建構完善醫療險保障

打破3大迷思 建構完善醫療險保障
Smart智富月刊/林 竹
2016.9.1
  從2014年開始,「Smart智富保單評選」先後針對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險、重大疾病險,以及特定傷病險進行評選,從市售6類保單中共挑出22張推薦給消費者。這6類保單的投保順序為何?消費者的實際投保行為是否有些迷思?為了理解民眾的實際投保行為,《Smart智富》月刊特別與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合作,在20168月,針對「醫療險投保行為」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從回收的1,068份有效問卷中發現,大多數民眾在建構自己的醫療險保障時,有以下3種迷思。
  迷思1》投保順序錯誤,愛買重大疾病險與長期照護險
  正解:先買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癌症險後,再買重大疾病險
  本次調查中,詢問受訪者醫療險的投保順序,發現有35.3%民眾的投保順序是「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長期照護險」。對此,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理事長廖一聰指出,醫療險規畫的順序應該是先買保障範圍最廣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再投保好發性高的癌症險,最後用重大疾病險補強。
  受訪者跳過癌症險,優先投保長期照護險,應該是受高齡社會、下流老人等議題影響。雖然轉嫁長期照護的風險也很重要,但是不見得是醫療險規畫的重點,因為醫療險主要是幫民眾轉嫁從出生、就學、工作到退休期間內所有的醫療風險,長照險則是針對退休後、高齡照護需求設計,兩者重點不同。廖一聰建議,民眾買保險應該以「現在」需求為主,等「現在」的保險需求已經成功轉嫁後,預算夠再來想「以後」,因此跳過癌症險直接買長期照護險,會讓現在的風險規畫產生缺口,最好還是要依序投保才完整。
  迷思2》用申請理賠流程挑選重大疾病險
  正解:能夠拿到一次給付保險金挹注醫療與生活支出,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當被問到「投保重大疾病險最重要的3種理由」時發現,最多受訪者(32.2%)挑選保單的最主要原因竟是「希望理賠簡單明瞭,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王琦惠指出,這有點本末倒置。因為買重大疾病險的首要目的,是「拿到一次給付保險金,支付接下來的治療與生活費用」,而不是理賠簡單、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況且保單條款上雖然載明保戶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理賠,但是從實務經驗來看,理賠申請並沒有那麼簡單。
  舉例來說,如果保戶投保重大疾病險時,拿著醫院開立的「因罹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療」的診斷證明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由於急性心肌梗塞分為輕、重度理賠,輕度理賠條件是「胸痛、心電圖異常、心肌?異常」3項中具備2項才理賠;重度理賠條件與輕度一樣,但是增加「發病90天後,左心室功能射出分率低於50%」。因此,光是憑診斷證明書上一句「急性心肌梗塞」,看不出輕重程度,恐會被保險公司退回或要求補件再申請。廖一聰則建議,除了以診斷證明書申請理賠之外,保戶可以一併提供病歷或病理檢驗報告,讓理賠申請的速度可以加快。
  迷思3》年輕時選終身型保單,保費比定期型保單便宜
  正解:定期型保單比終身型保單便宜,但是要注意總繳保費
  針對醫療險保費計算的誤解,有36.9%的受訪者認為,「年輕時買保障終身的醫療險,年繳保費一定比買定期型便宜」。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李安昇解釋,消費者會有這種認知,主因是接收到業務員的銷售話術,「終身型保單年輕時買便宜,保障一定比定期好。」事實卻不見得如此,以重大傷病險為例,30歲買1年期定期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保費不超過萬元,終身型卻超過3萬元。
  只是買定期型保單需注意,如果是1年期定期型險種,年繳保費會隨年齡成長,60歲後,每年保費漲幅變更大。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葉俊佑說,最好計算定期型保單「總繳保費」,評估能否接受。